2025-09-05
作者:譚曉娟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收官之年,近期,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十四五”規劃的豐碩成果。
穩居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;5年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,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%左右;能源消費增量已達到“十三五”五年增量的1.5倍……“十四五”成績單上,一組組數據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、更加成熟定型。
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1周年,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這位“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”。多年來,我們常常在小平同志的思想中尋找勇氣和智慧。回溯歷史,改革開放40多年來,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奇跡,關鍵在于通過改革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內在活力,支撐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。小平同志所倡導的尊重市場機制,為中國經濟發展開辟了嶄新道路,如今依然是促進我國經濟繁榮、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遵循。
作為伴隨改革開放春風誕生并成長的企業,劉漢元主席所帶領的通威集團成長史,本身就是這一歷史進程的生動注腳——從眉山的一條小河起步,到成為全球光伏和水產行業連續三年的《財富》世界500強企業,每一步跨越發展,每一次穿越周期,無不是敏銳捕捉市場需求、遵循市場規律、在市場競爭中錘煉核心競爭力的結果。這也充分證明,哪里能更好地尊重市場機制,哪里的經濟活力就更旺盛,企業內外成長就更高效更健康。
2018年9月13日,主席出席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,在“發展還是硬道理”主題演講中深刻指出,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,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已進入新常態。如何保持經濟持續、穩定、較快發展,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“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和決定性作用,真正尊重并有效呵護市場”,值得我們全社會深刻思考。
這不僅是對企業經營智慧的總結,更是對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之路及其蘊含的“尊重市場”精神的深切回顧和響應。在中國經濟、中國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今天,方方面面重溫和堅守這一原則,顯得尤為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。
“尊重市場”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需要轉化為具體的落地執行。
要始終敬畏市場,保持危機意識。主席多次強調,在企業經營過程中,要尊重市場。只有拿下山頭,實現良性經營,才能贏得明天和后天的“早餐”,因為市場的偉大,就是讓你沒有辦法休息,沒有辦法躺平。
正因如此,通威居安思危,從未忘記企業的本分:用技術引領發展,尊重敬畏市場。對通威來說,選擇什么技術路線,并不是因為現在擁有什么技術,也不是一項技術在行業中最領先,而是市場最需要什么樣的產品。這也解釋了為何每次市場變化時,通威都能獨善其身,穿越周期。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,一個既尊重技術、又尊重市場的企業,方能屹立不倒。
要遵循市場趨勢與信號,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。市場機制猶如一只“無形的手”,能夠精準地調節資源分配。當企業尊重市場規律,就能敏銳捕捉市場需求,及時調整生產和經營策略,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,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反之,如果部分經營主體漠視、破壞市場規則,就可能導致產品積壓、資金鏈斷裂等問題,最終被市場淘汰。
對此,主席也指出,市場不斷在變化,市場主體要以各自的理解和對規律的把握,去預判市場、參與市場、把握市場,預判正確了就抓住了市場機會,預判錯誤了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。
要在市場短期失效、出現噪音時,保持清醒,不盲從。主席指出,市場經濟的特色是尊重市場本身的規律,適當加以調控和引導,市場最重要的供需平衡要靠市場機制自動去完成,不會以人的意志為簡單的轉移,人頂多是其中的參與者、平衡者以及要素資源的約束者、提供者之一。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,市場始終在變,唯一不變的是它永遠在動態中尋求平衡。
善弈者謀勢,善治者謀全局。當前,通威正面臨全新的挑戰和機遇,全體通威人肩負著更為艱巨的使命和責任,更要堅持尊重市場機制和規律,不斷適應市場變化,在尊重規律中占得先機、把握主動,以使命必達的信念,分秒必爭的斗志,攜手并肩在新時代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!